本来阅卷细节,无须杨廷和过问,他只是一早一晚过来走个过场,跟皇帝对待殿试阅卷的态度基本相同。
今天乃放榜前一日,主要阅卷工作已基本完成,最后只是细节方面需要解决。
澄迅速意识到,杨廷和知这字并不是其所希望考中状元之人所写,也就是说……杨廷和不认得这字是谁的。
不但二甲靠后名次的都给开了,连靠前名次的也不例外。
……
“字出彩,这文章……‘窃维陛下当亨泰之交,抚盈成之运,天下皆已大治,四海皆已无虞,而乃拳拳于百姓之未得所为忧,是岂非文王视民如伤之心耶’,倒是会给陛下高帽的。”
朱四得到朱浩授意后,就没有太在意殿试阅卷之事,整个人显得很轻松,朱浩能考多少名呢,不让你们知朕跟朱浩的关系比什么都重要,只要他留在京城,哪怕只是一介布衣,作用也很大。
杨廷和一听面色有些许不屑。
翌日。
话没直说,但鼻子发出的哼声却很刺耳,好似在说,小皇帝懂什么?他说好岂能是真的好?
杨廷和当即下令。
乃殿试后例行上奏。
“这……怕是不合规矩?”澄有些惊讶。
然的话,可能未来几年我真要被发到偏远之地,届时想为陛下出谋划策就难了!”
当澄将剩下三人名字报出来时,他就感觉有些不妥了。
作为新皇登基后上主持的殿试,所选都是天子门生,朱四对上榜的进士很看重,杨廷和同样如此,因为这一对君臣正在博弈,试图将这批进士招揽到自己派系中,或抑君权,或扬君威。
……
……
被杨廷和斜目瞥一眼后,澄好像明白什么,想要知这份卷子是谁的,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二甲的卷子全都打开,只剩下三份考卷,就知谁是谁了。
正如朱浩所料,杨廷和想拿此三人的份前去试探朱四。
“走,与老夫前去面圣。”
这三人,看起来都不是“善茬”。
杨廷和看到这篇文章的字后,上开始点评。
唯独只有朱浩,看起来背景弱了一些,但也是锦衣卫千之家出,还跟当今皇帝一样出自湖广安陆州……
“阁老,到现在为止,二甲和三甲名单基本列好,皇榜正在填,只是有些微名次尚需推敲。
可现在的问题是,殿试读卷官一致认为这篇考卷应当擢为状元卷,杨廷和也就不好意思说什么了。
杨廷和是在过了正午,殿试阅卷工作正式宣告完结,赐钞和赐读卷官宴结束,才来到文华殿问询情况。
“二甲的卷子也开封吧。”
随即开二甲弥封。
澄:“立意颇高,实乃旷世佳作,包括阁臣在内的所有读卷官,皆都给了优等评价,昨日陛下临殿时,还曾交与陛下亲阅,陛下似乎颇为满意。”
……
杨廷和打眼一看,便觉得这一手书法出类萃,再看文章内容,更是字字珠玑。
杨廷和一伸手,让澄将那份鹤立鸡群的卷子送上。
朝议结束,众殿试阅卷官依旧如昨日那般,先到文华殿批阅殿试考卷。
“拿来。”
过来问话的是礼尚书澄。
“如今仅剩一甲和二甲名次列前者需陛下御笔亲填,尚未开弥封,一甲中有一篇文章显得鹤立鸡群,本应擢为状元,不知您是否需要亲自过目……推敲一二?”
但涉及到状元人选,若是等开封后再行改变,那就坏了规矩,趁着尚未将一甲和二甲分考卷交给皇帝最后定夺,澄特地来问询杨廷和的意见。
杨廷和带着澄和翰林院侍读学士丰熙一起前去求见朱四。
等全都开启后,澄总结了一番,回来:“尚有三人,为湖广朱浩、北直隶杨维聪和江西费懋中。”
最重要的是确定一甲乃至于状元人选,同时在二甲中排名靠前的考生,遴选庶吉士和吏考放官方面,也会占据优势,这些都需要阁臣考量,然后从中一些“文章”。
杨维聪乃北直隶解元,名声在外,杨维聪跟杨家两位公子交情深厚并不是什么秘密,至于江西费懋中则是此番被皇帝召到京师重入内阁的费宏的侄子,这也不是秘密。
朱四一听吓着了,连忙:“那你快说,我全都听你的,只要能让那些大臣吃瘪就行……朕就不信了,有你相助,我还治不了他们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