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里只剩下刘玉凤跟王建英,母女两换了身衣服,然后骑着自行车去县里。路很远,太阳很大,王建英踩着脚踏板不知疲倦。
母女两在县里逛了许久,王建英看着架子上的手表流口水,可惜那不是她们能买得起得东西。本来想去国营饭店吃碗面,奈何不到饭点不开门。
两人先去医院看伤口,然后才去供销社。在供销社买东西不论大小,都要票,买粮要粮票,买布要布票,买油要油票,买肉要肉票……
“小妹,你知道哪里卖东西不需要票吗?”刘玉凤发现她手里的票根本不够买,故而悄悄把女儿拉到一旁询问。
母女两鬼鬼祟祟来到一个巷子,里面有很多门都是关上的,得说出暗号才会做生意,免得被抓去坐牢。
“大夫说脑袋上的伤可大可小,万幸没打坏,否则不成傻子也成疯子。”刘玉凤淡淡说道。
说实话,女知青嫁给农民的结局一般都不好。且不说两人生活习惯的差距,就说他们在思想上,那也是天差地别。
大安生产队已经有七个知青,再加上他们三就十个了。说实话,每次有知青来都要闹一段时间,毕竟城里跟村里的生活差得太远了。
走了,赵春花也背着女儿跟上。
刘玉凤说完回头,发现王建英呆呆站着不动。她顺着对方的视线看去,发现有个男知青长得极其英俊。
最后刘玉凤只能多买几个头花,她用一个黑色的皮筋就成,但儿媳妇跟女儿还年轻。
当然除了女知青嫁给农民,也有男知青娶村姑。文化人就是不一样,长得白白净净,说话斯斯文文,村里的小姑娘们看着喜欢极了。
这个时代的农村,很多人大字不识几个,以为取了老婆自己想打就打,想骂就骂,明明不懂却还有着极强的大男子主义。
“那就好,我现在把知青领到知青点。”
可是父母却是不乐意的,谁知道这些知青呆多久?回城后抛妻弃子的知青不在少数,他们可不愿意看自己闺女跳进火坑。
苏明礼,一个改变王建英命运的角色。
老王扭头看了眼刘玉凤,怒气冲冲走了。
“我没事,队长你忙去吧。”
说来杯子牙刷牙粉这种东西并不贵,牙刷四毛钱一支,牙粉五毛钱一大盒。
“我知道。”王建英眨了眨眼睛。
母女两回去的的时候,天色已经不早了。刚进村就看到赵队长身边围着三个人,看他们的穿着打扮应该是知青。
很多知青自己都养不起自己,只能写信找家里人要钱要粮;还有人不愿意干活嫁给生产队的人。
县里没她想象的那么热闹,宽阔的马路上没有一辆机动车,全是骑单车或是走路。身上的衣服不是白的就是蓝的,偶尔有几个干部模样的人有走过,立马就有人交头接耳讨论起来。
“三嫂子,医院怎么说?”赵队长看到刘玉凤母女的时候,笑着打招呼。
刘玉凤给家里每人都买了牙刷、口杯、自己两条新的毛巾,还有一块肥皂,半斤糖,五尺布。
隔壁生产队有女知青嫁给村民,刚开始还好,等孩子生了,男人就开始大老婆,还不许她看书,觉得太矫情了。